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正文 学团工作

三下乡| 我院“青蓝”团队赴潍坊进行历史风俗文化保护与现状的调研

2017-08-10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创造性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本着考察历史风俗文化保护现状的目的,我院“青蓝”团队在2017731日于山东省潍坊市展开调研活动。此次调研,团队围绕“历史”与“文化”两条主线,通过考察、走访潍坊地标性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探究潍坊历史与文化的保护措施。

团队一行首先于731日上午考察了位于潍坊市市中心的十笏园博物馆,经由博物馆迟馆长的介绍,团队仔细地探访了十笏园内的每一个角落。

十笏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嘉靖年间刑部侍郎胡邦佐的故宅,后经丁善宝于光绪十一年(1885)改建为内宅花园。现在的十笏园古建筑群由十笏园、古代民居、关侯庙和孔相祠组成。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从园中的主体建筑—砚香楼的历史算起,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十笏园是中国北方私家园林的典范,畅游在十笏园中能体会到明清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

通过探访十笏园可以了解到数百年来人民衣食住行的发展与变化,见证百年沧桑,比起皇家园林,能够感受到更“接地气”的历史与风俗,是了解古潍县的一个窗口。此外,在十笏园由园林向博物馆的转换中,十笏园也举办了多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书法展览等文化、艺术活动,拓展了园区的功能,将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十笏园的周边也开发为复古的文化街区,文物保护与商业有机结合。

团队一行随后参观了郑板桥纪念馆。纪念馆收藏了老潍县及郑板桥相关的石碑、文物、书画、拓片、案牍、篆刻、书籍、照片等各类物品500余件,集宣传、展示、教育、收藏、研究、旅游等功能于一身,是目前国内较为全面的一座展示郑板桥生平简介、文学成就、艺术成就、勤政爱民、崇德尚廉以及爱民如子的专题纪念馆。近年来,郑板桥纪念馆还先后被命名为潍城区廉政教育基地、潍坊市廉政教育基地,纪念馆今后将在廉政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团队一行结束了上午的行程后,下午到达坊子区开展了对近代以来潍坊历史变迁的调研。坊茨小镇位于潍坊市坊子区,以胶济铁路坊子段为中轴线两侧发展,曾经是德国和日本的殖民地,原来是坊子老区,由于煤矿采空,铁路改道等历史原因,近几年使坊子老区逐渐沉寂,失去了往日繁华,但其中至今散落着大量的德日建筑。为了保护象征着潍坊近代工业文明进步的百年建筑,也为了唤醒人们对坊子历史的重新认知,坊子政府成立山东华德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倾心打造欧式风情生态小镇--坊茨小镇。

坊茨小镇的设立很好地解决了破旧老城区的建设发展问题,赋予了老城区新的生命,将历史保护、爱国教育与城市规划发展联结在一起。

团队一行结束了坊茨小镇的游览之后,考察了位于坊茨小镇附近的坊子炭矿博物馆。团队成员乘坐矿车下到地下200米深的矿井中,体验井下工人工作场景,新奇的同时不由得感叹“地下工作者”的危险与恐惧。同时炭矿博物馆同坊茨小镇一起,再现了近代中国那段沧桑的历史,但也同时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煤矿工人不断战斗、不断奋进的场景,让人不得不由衷敬佩。

团队一行于81日参观了潍坊市博物馆,在博物馆李主任和栾老师的帮助下了解了潍坊市的民俗、风俗以及潍坊市的古今历史。

团队成员通关参观博物馆,观看博物馆内的历史影像资料和实物展览,并结合十笏园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对潍坊市百年来的民俗文化有了基本的接触和了解。除了参观民俗展览外,团队成员还参观了博物馆内的潍坊简史展览,从原始部落时期开始直到近代,对潍坊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传承与人物事件有了足够的了解。

在考察完潍坊市博物馆之后,“青蓝”团队也结束了本次三下乡活动的调研之旅。

我院“青蓝”团队此行主要为了考察潍坊市历史风俗文化的保护及现状,了解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向公众宣传文化保护观念;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传承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团队此行一是为了调研潍坊市历史与文化保护的现状,总结优点、发现不足,为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建言献策。二是探究当地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寻找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科学结合点,使历史风俗文化既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也能够促成产业的发展,两全其美。

关闭

  •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

  •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科大支路62号      邮编:2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