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问道学术,交锋新知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行第二次中外政治制度、国家监察学研究生组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5-11-05
  • 点击量:

为加强中外政治制度和国家监察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探讨前沿学术动态,交流近期学习成果,2025年10月31日下午2点,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金家岭校区二号实验楼214会议室举办第二次研究生组会。本次会议以新型隐性腐败治理为主题,由陈平老师主持,冯修青老师、2024级中外政治制度研究生、2025级中外政治制度和国家监察学研究生共同参与。




会议第一项由王永驰同学分享论文《地方性政治地标构建政治认同的内在机理与推进路径》。他选取我国主要省市地方性政治地标并进行分类以剖析地方政治地标对构建政治认同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治实践上升为政治认同的推进路径。陈平老师肯定了他的深入思考,并就其核心概念的阐释、理论框架的构建及经典案例的选取等方面提出建议,特别强调构建清晰分析框架的重要性,指出学术论文写作必须要有统领全文的逻辑主线,以提升研究深度、避免泛泛而谈。

undefined


会议第二项由孙宏立同学分享论文《数字技术赋能风腐同查同治:内在机理、现实梗阻与纾解策略》。他结合相关政策及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提出问题,阐述数字技术赋能风腐同查同治的逻辑自洽性、作用机理、现实梗阻,由此提出相应纾解对策。陈平老师就其参考文献选取与文章框架构建做了详细点评。冯修青老师就数字技术赋能反腐能否落地提出疑问,并建议选取一个角度或案例切入以加强文章针对性。

undefined


会议第三项由陈平老师分享近期研究。陈平老师介绍了她对新型隐性腐败的治理策略研究,她选取“S-O-R模型”分析新型隐性腐败的发生与治理机理,并考虑引入“T”(科技)这一要素对其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治理路径。她强调在学术研究中创新点提炼与框架构建的重要性。此外,陈平老师提出并阐释了最近深入思考的问题:“比较视野下反腐败的定位差异与民众的政治认同的关系”。


会议最后,陈平老师简单总结了本次组会的探讨内容,并对下一次组会开展的注意事项作出安排。本次组会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心得的机会,更在研究方法、论文框架构建等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对提升同学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组会收获颇丰,将认真消化吸收老师们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  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3号       邮编:266061